找到相关内容765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观世音菩萨对妇女“无子之苦”的救度

    解脱的“不二门”。智者大师此说,似乎能提供那些偏执于非得生男或生女的人们一些转化求不得苦的外在与内在压力;对于有志修学大乘者而言,不对男女像的分别,无疑是菩萨道自行化他的严重障碍!  (二) 从事...、刀杖等诸为仅是人道所受苦报的狭隘看法,而将果报苦的范围扩大为三界六道;此之外也能让人深信:造种种恶业必然招感苦果,是以即使是贵为帝释天都不免受阿修罗有刀杖杀害之苦,禅定甚深的色界三禅天也逃不过果报...

    释大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4162694.html
  • 西斋净土诗浅释(2)

    的工匠也没有办法将佛陀的真容刻画而成。阿弥陀佛说法就犹如狮子嚬呻而能于十方虚空之外听闻其狮子吼,迦陵频伽缭绕飞行于七宝妙树之间而愉悦唱鸣。无上正觉的大雄大力尽皆能够群雌众魔而使其蛰伏,迦陵频伽虽然...念佛即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并以清凉风消除地狱的热火炎炎。虚空之中有诸天华、华上有化佛菩萨等圣众来迎接汝,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而于佛慈悲的法水依例皆得均沾。  下品下生  下品下生须猛省,众生不善苦无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15063188.html
  • 索达吉堪布:华智仁波切《自我教言》略解

    缘,另一方面,每天认真闻思修行,即便有些人难免生烦恼,都能用各种善巧方便,想方设法去对治,自他修行中的违缘。   二是“不应观察友之事”,就是不应该观察亲友或道友的...轮回中,无有出期。经论是不会生气的上师,它可以时时刻刻引导我们解脱迷惑之网。佛法的每个字都贵如珍宝,其意义之深妙难以言说,佛在经中也说过:将来末法时期,我将以文字形象来度化众生。佛法能断众生的无明,...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0563203.html
  • 天顺本《菩提达摩四行论》

    得故不可得。” 第十六 病执正心门 心若有所贵,必有所贱。心若有所是,必有所非是。心若善一个物,一切物即不善。心若亲一个物,一切物作怨家。心不住色,不住非色。心不住住,亦不住不住。心若有所住,即...》拟题的卷子 ① 相比,有着相同的内容。 历来,敦煌本以外的卷子,我们还知道有被收录于隆熙元年(1907)在朝鲜出版的《禅门撮要》上卷的《菩提达摩四行论》。可是,该书与敦煌本相比较,不仅仅是缺了序文...

    [日]椎名宏雄 程正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1963252.html
  • 禅教合一的生活禅

    阐明一切皆空之理,众生的我执和法执。然所谓空,表现为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是指断灭空之类。所得之果,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得究竟涅架果,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得无上正等正觉果。由此证明般若波罗蜜的无边功德,能众生一切苦,同时这也说明,般若智慧出现于世间的目的,在于众生之苦,众生欲苦,须行般若波罗蜜。   对于生活禅而言,从《心经》中吸取的就是空的智慧。   要实现觉悟人生的宗旨...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4963886.html
  • 尕藏加: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2

    澄分与乐况较前殊胜生起,此名为忍位无境分别三摩地。内能取心之迷现虽未,然外所取境之迷现则已除了,此时于外境相,纵少许实有耽着也不生起,此则名为境得相三摩地。  如上再继续努力修习,则自心光明,其...既非单一,也不是多数。单一是一边,多数是另一边,不住两边,这就叫作不住于完全寂静的大手印境。修炼者在禅定中,妙观察智外,无所发现。因此,大手印,即实相,又称为真空体性。  因禅定结果,一切误认为实在...

    尕藏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1764690.html
  • 王恩洋:佛学通释(4)

    返观梦中是非黑白性空如化。于真法界,现证不虚,于诸迷执,皆尽。故能越度生死,彼岸超然。放大光明,无边无际。拯拔含识,生死沉沦,令诸有缘咸蒙利乐。如来觉慧如是如是。此佛学之宗旨体用,所以异于世学者。...缘生论,理近专门,略远人事,为初学所难通。今此通释,言近易知;兼释有情果报之义,足补先论所来备。无有主宰,而因缘之义显然;不假鬼神,而果报之理确定。不违科学而祛其愚,不远宗教而正其妄。一切邪见,破一切...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2964817.html
  • 海德格与龙树:从“语言”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下)

    原始佛教精神的延续。只不过佛陀与龙树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破除我及我所的存在。而我及我所的存在性之后,真实的风光便展现出来了——只有在荡除自我的执著后,才能真正获得“无我智”。而此种无我智慧,指的是一种...他的一切。龙树继承了此一观点,并以“缘起性空”作为依据,对于“人”主体性的遗,有著更深刻的说明。在《中论》第1 8品(观法品)中,他提到:  若我是五阴,我即为生灭;  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  ...

    妙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4764837.html
  • 王恩洋:《佛学通释》上卷(4)

    障碍既去,实智乃生。实智既生,实相乃得。如梦之觉,返观梦中是非黑白性空如化。于真法界,现证不虚,于诸迷执,皆尽。故能越度生死,彼岸超然。放大光明,无边无际。拯拔含识,生死沈沦,令诸有缘咸蒙利乐。...病死、忧悲苦恼,是即生杂染。此中无明、爱、取,是即烦恼杂染。此中行、有,即业杂染。有多要义,此中不详。  佛观世间无非杂染者,故起大悲,誓与拔除。如何乃令得拔除耶?曰欲其果。当求其因,由是观察,知三...

    王恩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81964968.html
  • “唯识无境”初探

    [3]这里所说的无外境,也包括执著有实体的内识在内。这更进一层说明,“唯识无境”是同时双遣对“境”和对“识”的执著的。不可知的外在世界对我人而言,是非实在的存在,只是在遍计所执的执见下,以为是“...

    徐湘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565081.html